一个 tflearn 情感分析小例子
情感分析:探究人们对电影评论的态度
情感分析是一门能够深入解读人们内心情感的学问。在电影评论、商品评价、体验感想等方面,它都能敏锐地捕捉到用户对一件事、一个物品或一个人的看法和态度,是喜欢、讨厌,还是保持中立。这种分析对于理解公众意见、市场趋势以及改善产品和服务具有重要意义。
在CS224D的一个小项目中,我们曾使用Skip-gram来学习Word Vector,然后通过Softmax回归来识别情感。而如今,我们可以用更为简洁的方式来实现这一过程。
今天的方法是使用tflearn库,仅仅用20行代码就能完成整个情感分析过程。我们使用tflearn.data_utils中的pad_sequences将文本字符串转化为向量形式,然后通过tflearn.embedding得到Word Vector。接下来,将这些Word Vector传递给LSTM,得到Feature Vector。经过全连接层后,我们用一个分类器来进行最后的判断,损失函数采用categorical_crossentropy。
为了进行这项分析,我们使用了tflearn中预处理好的IMDB数据集。IMDB是一个包含大量电影评论的数据库,为我们的情感分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。
下面是我们进行代码操作的部分:
从__future__导入必要的库以支持我们的代码运行。然后,我们导入tflearn及其相关工具。为了加载IMDB数据集,我们使用tflearn.data_utils中的函数将字符串转化为分类形式,并使用pad_sequences对输入进行矩阵化处理,用0补齐到最大维度,以确保所有数据的维度一致性。
数据的路径以pkl格式存储,这种格式便于我们后续将其转换为list或tuple形式。我们从数据库中提取了n_words个词作为我们的词汇表。
通过调用imdb.load_data函数,我们将训练集、测试集分割开来。pad_sequence则将我们的输入转化为矩阵形式,为接下来的分析和模型训练做好准备。 数据预处理
为了使数据符合模型的输入要求,我们进行了序列填充(sequence padding)操作。通过pad_sequences函数,我们将训练集trainX和测试集testX的长度统一填充至100,并用0.作为填充值。这样做是为了确保每个序列都有相同的长度,以便模型处理。
接下来,我们将标签(labels)转化为二进制向量。使用to_categorical函数,将训练集标签trainY和测试集标签testY转化为二维向量,其中nb_classes设为2,表示我们有两个类别需要分类。
网络构建
我们构建了一个深度学习网络来处理序列数据。通过tflearn.input_data,我们定义了网络的输入层,其中batch size设为None,表示批次数量不固定,length设为100,与前面的max sequence length一致。
接下来,我们使用了嵌入层(embedding)。嵌入层可以将整数序列转化为固定大小的向量。在这里,input_dim设为10000,表示我们从数据库中取了10000个单词作为词汇表,output_dim设为128,表示得到的embedding向量的维度为128。
为了捕捉序列中的长期依赖关系,我们使用了长短时记忆网络(LSTM)。LSTM能够保持记忆,有效地处理序列数据。为了减小过拟合,我们在LSTM层后添加了dropout操作,dropout比例设为0.8。
然后,我们使用全连接层(fully_connected)对LSTM层输出的feature vectors进行非线性组合学习。全连接层中的每个神经元都与前一层的所有神经元相连。这里,我们设定输出层有2个神经元,并使用softmax激活函数得到概率值。
训练
我们定义了模型的优化器、学习率和损失函数,并使用tflearn.regression将网络的最后一层设置为回归层。这里,我们使用了Adam优化器,学习率设为0.001,损失函数为categorical_crossentropy。
接下来是模型的训练部分。我们初始化模型,使用tflearn.DNN将网络结构封装成一个深度神经网络模型。然后,我们使用model.fit函数进行模型训练。在训练过程中,我们使用了验证集来监控模型的性能,并设置了show_metric=True以显示训练过程中的准确率。我们还设置了batch_size=32,表示每次更新模型时使用的样本数量为32个。
- 上一篇:Java分布式项目入门:从基础到实践,轻松掌握分布式系统开发
- 下一篇:返回列表
版权声明:《一个 tflearn 情感分析小例子》来自【石家庄人才网】收集整理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所有图片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,如有侵略,联系删除。
https://www.ymil.cn/baibaoxiang/28098.html